欢迎访问纵横招生网-专注于四川专升本,五年制大专,职高中专招生

18982104325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问答>凉山彝区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快速登记
  1. 姓名:
  2. 电话:
  3. QQ:
  4. 学历:
  5. 专业:

凉山彝区教育扶贫面临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来源:纵横招生网    时间:2019-03-08 11:43:00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一个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尤其是彝族聚居地区贫困问题更为突出,教育发展滞后。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彝区的发展,在彝区开展精准扶贫。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把教育纳入精准扶贫,下大功夫真抓实干。

多年来,凉山州坚持“治穷、治愚、治病、治毒”相结合,实施“百乡千村”新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逐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多规格的民族教育体系,为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凉山彝区教育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凉山彝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彝族聚居县与安宁河流域县市呈明显的“二元”格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条件较好的西昌附近,彝族聚居县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办学条件都比较差。彝族聚居县县域内、城乡间教育发展也存在严重不均衡的问题。

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有待提高。凉山彝区教育因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和全国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绝大部分乡镇学校还没有音体美功能教室、饭堂、浴室等设施,寄宿制学校还不能做到“一人一铺”。学生人数增幅较大,而教师编制未变,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大班额现象突出,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中小学校舍不足。到2014年,州内民族聚居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为2.26平方米、5.46平方米、8.75平方米、10.63平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生均面积。另外,全州有2071所学校(包括955个教学点)办学条件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还需学校改造资金100亿元。

学生流失问题突出。凉山州彝族聚居县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问题,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流失最为严重,有的县初中学生流失率甚至达到了7%左右。此问题之所以存在,有家庭贫困导致学生辍学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的原因,更因为学校教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偏低、学科结构失衡,以致教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学生家长对子女读书的前景失望,辍学打工成为无奈选择。即使各地采取措施“控辍保学”,有的县还实行县、乡、村、组、户五级联保责任制,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学生流失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民族寄宿制学校发展不能满足需要。1.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不足。由于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在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校大量存在,一些学校班额甚至高达110余人,两三个学生挤睡在一张床上。 2.寄宿制学校生活补助名额总量不足,没有实现在校生的全覆盖。2014年全州在校寄宿的民族学生21.32万人,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的有14.06万人,占在校寄宿学生的63.9%。由于补助总量不足,许多学校只能将有限的经费分摊给所有寄宿制学生享受,直接降低了生活标准。

中小学教师队伍量少、质弱、不稳定。凉山州各县市教师数量普遍不足,缺编问题突出,村小及教学点不得不聘用大量代课人员。由于环境艰苦、工作任务艰巨,而工资待遇偏低,住房、子女教育和就业等方面缺乏制度保障,彝族聚居地区教师“转行、进城、外调”的想法普遍,优质师资外流较多。教师招不进现象同样突出。

学前教育发展问题。1.幼儿园保教条件较差。凉山彝区标准幼儿园大多是用闲置的村小校舍、村活动室或民房等改造的条件简陋的“一村一幼”,硬件条件差,无法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目前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彝族聚居县农村的学前班基本都附设在小学里,而学前班幼儿不在营养改善计划范围内。同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未考虑食堂供餐学校燃料费、二次搬运费、炊事员工资等实际支出,此类开支同样成为学校的负担。2.乡土教材缺乏,双语教师缺口大。凉山州城镇覆盖面小,广大彝区的农村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根本不懂汉语,导致教学语言存在障碍。目前没有配齐特色浓郁、操作性强、彝族幼儿容易接受的本土教材和读物,加之凉山彝区拥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并能熟练掌握彝汉双语的师资相当缺乏,难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这是凉山彝区“一村一幼”建设中面临的巨大困难之一。3.公办民办幼儿园不衔接,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公办幼儿园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纳入国家财政拨款系列,绩效收入相对稳定,激励政策相对完善,制度保障相对健全,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在很多方面不能享受到相关待遇。民办幼儿园保教条件和质量明显不如公办幼儿园。当务之急是完善公办民办幼儿园的衔接制度,给民办幼儿园创造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凉山州职业教育发展长期受限。2014年,全州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3万人,职普比为2.9∶7.1,远低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当年全州初中毕业生55535人,升入高中阶段学生35610人,升学率仅为66.1%;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436人,仅占高中阶段招生数的32.1%。2014年开始实施的彝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按每生每年7330元的补助标准,全省统一录取凉山州4300名学生到州外22所中职学校免费就读,虽基本实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州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高中阶段教育”的“应读尽读”目标,但指定的招收凉山州学生的22所中职学校实力较弱,无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入学学生面临着再次选择,有的学生已经流失。

凉山彝区教育扶贫问题产生的原因

政策不够精准。1.办学经费投入不够精准。多年来,凉山州彝族聚居县的财政自给率很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靠国家扶持,而国家、省下达的部分教育项目要求地方政府给予经费配套。越贫困、越需要扶持的地方,地方财力越困难,基本无财力配套,导致许多建设项目只能忍痛放弃,一些项目因配套资金困难而不能落地。2.实行全省基本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脱离彝族聚居地区实际。由于彝族聚居地区大多山高路远、校点分散,客观上对教师需求量较大。教职工基本编制与全省一致,必然造成许多学校师资紧缺,教师负担过重。举办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生活管理员和炊事员的需求量较大,而省内下达的附加编制较少,基本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编制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自2002年核定中小学编制标准以来,凉山州中小学在校生大幅度增加,而省定编制标准和总量十几年基本不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事业发展。3.实行全国、全省基本统一的教师工资待遇标准,将教师绩效工资资金筹措责任赋予地方政府,与彝族聚居县实际不符。由于彝族聚居县地方财政困难,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低,待遇差,教师队伍难以稳定。一些地方对反腐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界限认识不清,甚至将教师超工作量的课时津贴取消,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工作措施不够精准。1.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尽合理。州及各县中小学布局规划,一定程度上科学性不足、前瞻性不强。如有的县村级小学布局因论证不充分,“拆了建、建了拆”现象突出,既造成较大浪费,也影响了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入学;有的县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以资金定规模,以设想定计划,一定程度上使需求与供给不符。2.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不成比例。近年来凉山州及各县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部分领导对需要长期发展才能见效的教育事业重视不够,地方教育投入几乎没有增长,除保证教师工资外,基本无其他投入,教育事业发展主要依靠中央和省支持,地方积极性发挥不够。

工作机制不够精准。1.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教育、民政、扶贫移民等部门各自为政,教育资源、扶贫资源未能很好协调使用,如彝家新寨建设、移民新村建设等工程与教育发展规划沟通缺失,有的学校刚建好,村民却已整体搬迁,因此造成学校建设的浪费;有的移民新村建好后却长期无学校建设,给学生入学带来不便。2.贫困识别机制不够完善。如学校建设项目分配“平均漫灌”或排队实施,造成重复建设,或该建的没有建成,建成的使用效益又不高;又如对家庭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对象识别不精准,实效性不强,存在平均分配的问题,甚至出现“人情帮扶”“亲情帮扶”“帮强不帮弱,扶富不扶贫”的问题,未能达到扶贫资金雪中送炭的要求。

凉山彝区教育发展的对策

完善教育扶贫机制。1.找准扶贫与教育的结合点。要按照摸清底数、整合资源、精确瞄准、精准落实的原则,建立精准教育信息平台,为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各类学校教育提供政策、信息支持,为精准扶贫项目与教育发展的对接提供服务。2.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建立彝族聚居区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到户到人的档案,制定完善确定资助对象、受助学生申请、资格认定、评议公示、资金发放以及动态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准确、真实、可靠,产生实效。3.制定精准的教育扶贫资金筹集办法。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校就读期间,除享受国家普惠性资助政策外,多渠道筹集资金给予适当资助。 4.要实行定人定向精准帮扶。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定人定向联系的帮扶责任,每位干部负责联系若干名贫困户子女,全程跟踪,直至其完成学业和就业。5.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配合。要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纳入“百乡千村工程”,由各级教育、扶贫、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与投入。1.构建“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机制。按照凉山州的规划,到2018年将建成2072所村级学前教育办学点,每个点配备2名高中以上学历、懂彝汉双语的辅导员。为实现这一目标,凉山彝区学前教育要构建“内培为主,外引为辅”的机制,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彝汉双语师资队伍。一是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养,提升彝汉双语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二是联合高校进行订单式培训,培养彝汉双语幼儿师资;三是选送优秀教师到发达地区顶岗锻炼,培养“全能全科”彝汉双语幼儿教师,培育彝汉双语幼儿教育名师;四是依靠当地高校和凉山籍大学生在寒暑假到凉山彝区幼儿教学点开展支教活动;五是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编写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乡土教材。在改编选用国家统一编写的幼儿教材的同时,组织彝汉双语专家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乡土教材,让教材更加适合彝区幼儿教育的需要,让彝族幼儿感到教材贴近生活,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快乐的事。要注意“一村一幼”工程不能办成“圈养”工程,而应该以此为契机,把凉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课程体系,真正编写出内容好、绘画好、语言好的教材。

加大义务教育的发展力度。1.应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优化布局规划,消除大班额现象。要主动适应城镇化发展及全面二孩政策等新常态,优化学校布局,逐步实现区域内校际资源均衡配置,限期消除60人以上超大班额。应全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配备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逐步缩小校际差距,逐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应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民族地区高考升学率低,政府应重视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支持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中央和省实施的各类工程项目要向民族地区倾斜。州内应采取扩建、改建、联办等形式,办好彝族聚居县的普通高中学校,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建议国家、省指定省内外优质学校开办类似内地新疆班、内地西藏班的“凉山班”,扶持彝族聚居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3.应加快培养民族地区各类学校需要的师资力量。应充分利用免费师范生计划和特岗计划,及时公开招聘补充合格教师,逐步解决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问题。把“国培”“省培”计划等各类培训项目向民族地区学校倾斜。完善教师激励政策,保障教师合理待遇,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确保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应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三通”建设,争取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优先向民族地区学校开放。开发、引进和编译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和民族文化等数字资源,并推广应用。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与内地优质教育资源的对接与共享,切实满足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4.政府应保证教育经费稳定投入。政府应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教育经费“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要求,依法保证教育投入稳定增长;落实好惠民政策资金、重大项目资金;强化经费使用监管,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办法,堵塞管理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应加强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管理、督促检查工作。“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汉兼通’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少数民族双语人才。一个少数民族中‘民汉兼通’的人数越多,越能体现本民族的全面发展,该民族吸收、融汇、传播两种文化的速度就越快。”[1]民汉双语教育是民族地区最具特色的教育形式,政府应积极支持和引导双语教育的发展,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升双语教师素质。不断改善双语学校办学条件,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不断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应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对彝汉双语学生的招生倾斜力度。继续实施高考照顾加分制度和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制度,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应向彝族聚居县倾斜。省内普通高校应扩大民族班办学规模,扩大招收民族预科生规模,并参照“新疆班”“西藏班”培养模式让彝族学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让更多彝汉双语高中毕业生进入一流大学享受优质教育。

加快凉山职业教育发展,促进职业中学毕业生就业。“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更需要相当规模的受过职业培训的生产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是彝区脱贫致富的突破点。”[2]政府应加快凉山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凉山地区开办有特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彝区“9+3”职业教育政策,将计划的执行任务交由州内中等职业学校执行,以增加学校发展活力,同时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要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学费补助的范围。政府应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着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努力使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做好民族地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就业岗位。“民族地区培养出一个少数民族大中专学生,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而毕业了却就不了业的现实对他们打击太大,而且影响一大片。”[3]对于凉山彝族家庭而言,就业一个学生,就是一家脱贫。凉山彝族地区由于没有较多的工矿企业,青年学生就业困难很大,国家应按有关政策,积极为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就业机会,引领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多渠道就业。


  • 姓名:
  • 电话:
  • QQ:
  • 学历:
  • 籍贯:
  • 专业:
  •   
  • 四川师范大学
  • 成都天府航空
  • 四川大学
  • 成都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汽车
  • 四川农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成都体育学院
  • 四川航空
  • 成都东星航空
网站首页 招生学校 招生简章 招生专业 招生问答 在线报名 招生信息 成都幼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校,航空学校,四川专升本,铁路学校,公办职业中专学校,军校警校,五年制大专,职高中专技校,技工学校招生.
四川专升本招生网哪家好,招生简章,录取分数线,收费标准,学费,怎么样,有哪些
版权所有:纵横招生网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蜀ICP备17007267号-2
免责声明:为了更好的学习与交流,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