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不是用铅笔在白纸上写字,不能随意擦涂。可是,你望着台上,声达名超、万里鸾翔的校友,犹如看到几年、十几年之后的自己。再用他们走过的心路历程,来反观你的当下,或者,就可以有“如果”?
校友访谈,是四川建院多年来打造的、一个优秀校友与在校学子交流平台。为何?校友之于学子,亦师亦友、亦近亦远。特殊的角色和角度,令他们与学子的交流犹如一次次异乎寻常的化学反应。
5月18日晚,这种“化学反应”在四川建院西区多功能厅,在温暖灯光映射之下,海蓝色背景的包围之中,又一次呈现。
从校友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18日晚,6位优秀校友应邀前来参加访谈。校友的经历,就像一部发生在身边的传奇,似乎遥不可及,却又近在眼前。
比如师建,工民建84级校友,经历了建院“中专时代”,如今是一家建筑工程公司的法人,和一家水电建设公司总经理,曾率领员工承建了世界第一高坝工程。再比如姜柳均,安装12班校友,一家集团公司董事长,美国某公司任CEO,承担多种社会事务,搭建了中美企业合作的桥梁。
还有何兵,工民建92级校友,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萍,工民建90级校友,上海绿地西南事业部贵阳公司总经理助理;蒲映红:安14班校友,北京校友会会长;其中最年轻的黎莎,建工04级校友,中建一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商务经理。
他们有不同的生活背景,相同之处在于,都在四川建院度过人生中最华美的青春岁月;毕业之后,也都是从最底层开始摸爬滚打,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草创的艰辛,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台下1000多张意气风发的年轻面孔,恍似曾经的自己,有自信,有期待,有冲动,有迷茫。大学时光,总归是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在这一段时光渐渐成形。那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长,而不仅仅学知识。
而对于台下来说,这已经声达名超的6位校友,当年也是愣头愣脑,犯过错,闯过祸。他们的老师,鲁亚平、张家汉、郭中林、郭勇……现如今依然还在传道授业解惑,就坐于前排,两两相望,岁月悠悠,愣小子今已鬓生华发。
台上台下的交流,犹如与穿越时空的自己对话,一点就透、心领神会。一位学子悄悄儿说:“看到校友,就像看到灯塔,内心暖暖的,很踏实,突然觉得有力量了,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建院精神”在交流中逐渐凝炼
大学,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边是衣食无忧,右边是柴米油盐。也许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选择不知何去何从;也许年少轻狂,不懂得珍惜与把握;也许会一路狂奔,没有经验地走很多弯路。
所谓“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在经历过起起落落、风风雨雨之后,回头一望,才会恍然醒悟,原来正是自己当初经历的种种,才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黎莎学姐分享了当初的两件“简单快乐的事”。一件:早起时,回荡在校园的是音乐而不是铃声,因为这代表下雨了,不用做早操;第二件:某一天接到通知,不用上晚自习了。
台下笑了。学姐的快乐,何尝不是台下每个人心中的小快乐?
学姐话峰一转,正是四川建院被称为“后高中时代”的严格管理,才让她逐渐收敛起自己的心性,才让她在踏入社会之后,化解了无数个看似难以解决的难题。用自己的经历来映照母校的治学精神,学姐说:严谨。
一位学弟不甘心,进一步追问:紧张快节奏的管理,可能会带来精神的疲惫,怎么解决?何兵学长笑了:你现在的困惑,当初的我感同身受。但现在我要告诉你,等你踏入社会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学校的所谓的“强度”,差远了!用自己的经历映照母校的治学精神,学长说:进取。
姜柳钧学长,无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今年3月安12班毕业20周年同学会上,他倡议成立了四川建院第一个班级基金会,用于资助母校贫困的优秀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映照母校的治学精神,学长说:担当。
好学、自信、勤恳、耐劳、诚信、担当、创新、奉献……校友用沉甸甸的人生经历,凝炼出的建院精神,让学子深省,让他们散场之后,还意犹未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若不是学长学姐的殷殷提醒,或许直到从学校里面走出来,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沉下心,心无旁骛地做好自己。人生的成功,其实就在于每一天的小进步。”
校友是思政建设的“富矿”
访谈最后,四川建院为6位校友颁发了“校友德育辅导员”的聘书,这已是多年来形成的惯例。
四川建院深挖校友资源,持续打造优秀校友与在校学子交流平台。其因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深受欢迎,近5年来,已经举办了20余场。每期在学生中征集希望校友回答的“热点”问题。切合学生实际,主题明确,层层递进。
今年,更是加密了频率,每月开展一期。5月18日的这次校友访谈,已是本学期的第三期。访谈现场那几把嘉宾席位,正在为四川建院10多万校友虚位以待。
为何如此重视搭建与校友交流的平台?四川建院副院长黄志祥认为,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利益格局的分化、思想文化空间的拓展,会造成思想空前活跃,致使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矛盾和困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回应学生思想诉求,来应对挑战。”
校友,是一种非常宝贵而又独特的资源,这些分布在各个行业的校友就像一座宝藏,一方面,他们可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行业动态等信息反馈给母校;另一方面,他们丰富的经历和人生体验,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指引作用,因为对于学弟学妹来说,这些曾在同一个校园学习和生活过的学长学姐,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的心路历程,更具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所以,在校友访谈现场,互动总是很热烈,“一个应聘者如何能脱颖而出?”“毕业时,如何给自己定位?”“学习上缺乏动力了怎么办?”……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抛出来,关于心理健康,关于专业发展,关于择业就业和创业等等,每每让校友们应接不暇。可以说,校友已成为在校学生励志教育的示范者,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者,社会实践教育的指导者,就业创业创新教育的辅导者。他们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练、工作业绩,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